《大宋泼皮》

0551【要起风喽】(2/3)

过境迁,我钱家依旧昌盛,可孟昶、李煜的后人而今何在?”

  钱元奇郑重的点头应道:“阿爷,我记下了。”

  “嗯。”

  钱先礼露出满意的微笑。

  他这个孙儿不过中人之姿,唯一的长处便是听劝。

  能听劝,就是好孩子。

  不多时,数辆马车驶出庄园,直奔杭州郡城而去。

  ……

  韩桢南狩,在普通百姓看来实属常事,可在南方世家门阀眼中,却是风雨欲来山满楼。

  有些世家还在观望,而有些世家早已动身。

  有人已经抢在钱先礼的前头,抵达了杭州。

  樟亭驿。

  东南方的院落中,谢鼎与一名中年文士坐在一颗槐树下,纳凉品茗。

  谢鼎双手如织,一套点茶动作行云流水,颇具美感。

  不多时,两杯散发着阵阵清香的点茶出现在茶桌上。

  谢鼎拿起帕子擦了擦手上水渍,示意道:“德平兄,请茶。”

  中年文士心不在焉,看也不看茶水,忧心忡忡道:“守器兄,你我两家同气连枝,闲话就莫说了,你且透个底,我心里也好有个数。”

  此人名唤沈衡,乃是沈括之孙。

  两人之间既是好友,亦是亲戚,按照辈分算,谢鼎该称呼他一声表叔。

  谢鼎抚须笑道:“莫急莫急,官家既然派吾来打前阵,自然会给够时间。”

  沈衡苦笑一声:“你说的轻巧,我这段时日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谁不晓得当今官家是个杀星,自起事至今,每到一处都杀的人头累累,王家说没就没,据说如今连宗祠都没人祭拜了。”

  谢鼎安抚道:“官家性子是刚强了些,可也并非不讲道理之人。”

  “快快道来。”

  沈衡催促道。

  “几年不见,德平兄的养气功夫怎地倒退了这般多。”谢鼎打趣道。

  沈衡无奈道:“沈家数百口人的性命,都落在我的肩上,如何能不急?”

  见他是真急了,谢鼎收敛笑意,正色道:“官家并非不允许世家门阀存在,但得守规矩。”

  “甚规矩?”

  沈衡面色凝重道。

  谢鼎一字一句道:“可经商,可入仕,但唯独不能碰土地。”

  “这……”

  沈衡神色大变,原本脱口而出的话,被生生咽了回去。

  土地,是世家门阀控制百姓最直接的手段。

  这些依附于世家门阀的百姓,平时是农民,可一旦到了特殊时期,摇身一变,经过武装之后,那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士兵!

  而一旦失去了土地,百姓还会听他们的么?

  没了对百姓的控制,世家门阀还是世家门阀么?

  因此,土地是一个世家的根本,财富与权利都是建立在土地之上。

  没了土地,财富与权利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一碰就碎。

  官家这是要釜底抽薪啊!

  其实,经历了唐末乱世,黄巢一顿屠杀之后,曾经辉煌的关陇、山东、江左集团相继倒塌,而南方的门阀世家还没成长起来。

  也就是说,赵匡胤建立宋朝时,是门阀世家最为虚弱的时期。

  为了抑制门阀世家,赵宋采取了两个对策。

  其一,是大力推行科举制,扶持寒门士子,稀释门阀世家在朝堂中的影响力。

  其二,是重中央而轻地方的政策,举国之力,供养一城。

  但这两个对策,俱都治标不治本。

  根本在于土地,而赵宋恰恰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甚至是采取放任的态势。

  但赵匡胤也没办法,因为他得国不正,通过政变上位,必须向后周的利益团体做出妥协。

  登基后为了兵不血刃拿下南方,又对钱家等世家妥协,这就导致原本弱小的南方集团,迅速做大。

  谢鼎伸出三根手指:“德平兄不是让吾透个底么,今日便明明白白告诉你,三千亩田地,这是官家的底线。当然,官家也非巧取豪夺,超出的田地朝廷会以市价收购。此外,蓄养的黑户农奴,不管你们藏在哪里,一个不少的全部放出来。”

  沈衡面露难色,讨价还价道:“三千亩太少了,守器兄可否与陛下商议商议?”

  见状,谢鼎眼神奇怪的看着他。

  “守器兄这是何意?”

  沈衡被看的有些发毛,忍不住问道。

  谢鼎指了指西兴镇的方向,面无表情道:“德平兄,水师可一直在杭州没走呢,徐州军主力也都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