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846【迁都准备】(2/3)

城之外,还有专门的东宫和几处夹城。这些功能性建筑,开封那边同样没有。

  迁都之后。

  皇帝、内阁、通政院在宫城内办公。

  太子、六部、枢密院、督察院等部门在皇城内办公。

  一下子就开阔舒坦了,而且显得井井有条。

  这几年拆分洛阳大族,又搬迁城内百姓,已腾出许多土地。并在皇城之外,修建了许多官员宅邸和官员宿舍。

  侍郎及以上级别的官员,可居住于独立官邸。虽然也有两三进院落,但面积不是很大。防止因为过于豪华,高官卸任之后不愿搬走——如非节假日,官员必须住在里面。也可自己另置宅院,但只能节假日或退休之后居住。

  侍郎以下级别的官员,可居住在官员宿舍。多数为独门独院,少数须几人合居——主要提供给买不起房的低级官员,买得起房的随便住哪儿。新科进士在京实习期间,必须住进几人合居的小院。

  朱国祥带着老婆孩子,却辋川工地转了转,又在灞上游玩数日,便优哉游哉赶回洛阳。

  在朝廷完成迁都之前,太上皇需要坐镇洛阳皇宫。

  朱国祥,也是第一次进来。

  他一想到宫墙曾用人骨抹灰,心里就一阵膈应。更对宋徽宗感到难以理解,那家伙又不打算迁都,好端端的重修洛阳宫干啥?

  或许是帮大明新朝翻修的吧!

  至于什么宋代皇宫有水银,所以导致子嗣不兴。那就纯属扯淡了,根本找不到出处。

  历朝历代的皇宫,都有大量水银存在,主要用于鎏金器物。

  鎏金器具的化学稳定性极高,拿来烧开水喝都没问题。

  朱国祥拿着洛阳皇城布局图,带着老婆孩子坐车溜达,走了一整天才勉强熟悉。

  朱国祥此刻站在皇城的东城墙,脚下是一个叫做东城的廓城。

  恁大的一座城,唐代专用于太子居住办公。

  这才叫真正的东宫呢,都快赶上开封皇宫的一半大小了!

  但其他皇子、公主居住的西城,在赵匡胤时代已经拆掉。

  北边的曜仪城也拆了,只剩用于屯兵的圆璧城。这玩意儿保留一处也好,免得宫廷侍卫没地方住,每天都需要从家里走到皇城上班。

  除开这两处隔城,其他隔城全被赵匡胤拆了。

  唐代皇城内外的隔城,可以保密行走和调兵,主要用于防止宫廷政变。

  没办法,唐代的宫廷政变,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唐玄宗甚至把皇子们的王府,全部建在隔城之内。实质上是监视居住,对外宣称便于管教。

  整体上,朱国祥还是非常满意的。

  然后,他直接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东宫……

  太子乖孙儿还小,可以继续住后宫。这么大的东宫,空着实在怪可惜,朱国祥决定帮孙子住几天。

  其实是方便出入,只需穿过一道城门,朱国祥就能跑去街上溜达。

  提前搬迁到洛阳宫的司礼太监,见此情形也不敢说什么。

  他总不能说,太上皇您搞错了,住在这里就成了皇帝的儿子。

  朱国祥把白崇彦叫来,询问道:“东京那边,说什么时候才能迁都?”

  白崇彦回答:“第一批过来的,是部分太监、女官、宫女和禁卫,他们负责收拾整理各处房屋。第二批过来的,是伎术官、史官、天文官等等,把开封皇城内的珍宝和典籍带来。第三批过来的,是一部分国库、仓场官吏,带来包括粮食、钱财在内的诸多物资。一切都准备好,陛下才带着文武百官迁都。”

  “考虑得倒是很周全。”朱国祥点头赞许。

  白崇彦说道:“臣还召见了洛阳郊外的富裕农户,让他们今年可以多种蔬菜瓜果,多养一些猪羊鸡鸭。等朝廷迁都过来,肉类和蔬菜供应也不会太缺。”

  朱国祥赞道:“极好。”

  白崇彦又说:“劝农司试验田也准备好了,来自分拆迁徙大族的田产。”

  开封那边的劝农司试验田,会拿出一半卖给附近农民,剩下一半迁都后划归河南省劝农局。

  听闻洛阳的试验田已准备好,朱国祥顿时更加高兴。

  他又问道:“河南省的摊丁入亩、吏役改革进行得如何?”

  白崇彦道:“已经完成。”

  朱国祥又夸赞几句,赐了两枚彩币。

  白崇彦告退离开东宫,心情极为舒爽。他有改革一省之功,又帮着协办迁都,接下来至少升为左侍郎,若有空缺甚至能直接做尚书。

  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妻子却表情凝重,迎上来说:“老家刚刚来消息,舅父病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