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

第636章 屠夫(为盟主“守妹拴财”加更)(3/5)

“放箭!”

  汪翰臣措手不及。

  他前一刻还在想着封闭城门,箭矢已向这边抛射过来。

  “守住!”

  没有更多的言语,双方兵士已撞在一起。

  直接便是肉博。

  长矛齐捅,斜斜刺向蒙古汉军脖颈的位置,有的长矛被避开,有的被挡下,也有的直接刺穿脖颈。

  倒下的士卒还在地上抽搐着。

  亦有单刀劈在了宋军士卒肩上。

  血从青石板的缝隙间淌下。

  “噗噗噗……”

  汪翰臣退后两步,努力冷静下来。

  他知道,宋军突然杀到巩昌,绝不会有太多人,至多只有两三千之数,否则动静盖不住。

  巩昌守军虽不多,邻近的州县却能调援兵来。

  也就是说,只需要守住这一夜就够了。

  “堵住街道!守住帅府!你们去调援兵来!”

  汪翰臣确实是将才,已迅速理清了思路,确认了防御重点。

  虽是被突然杀了个惊惶失措,但还有机会。

  是役李瑕用的依旧是魏延子午谷之谋,看似凌厉,实则悬危太过,难以成事。

  忽然。

  鸣金之声响起。

  汪翰臣转头一看,只见威远楼上,帅旗已缓缓倒下。

  他不可置信地转身向帅府跑去,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分明已将宋军堵在长街之上……

  此时蒙古汉军大乱,汪翰臣还在呼喝,忽有人冲进乱军之中,一把拉住他就跑。

  “敢退者死!”

  “五叔,是我。”

  汪翰臣定眼一看,呼道:“惟勤?惟贤?惟孝?你们……”

  “大伯决定投降了……”

  汪翰臣大怒,急喝道:“我正欲死战!何故投降?”

  “我们也不知。”汪惟勤眼眶通红,道:“大伯请五叔速率人往临洮,收拢兵马,招降那剩下的五万六盘山俘虏,投降阿里不哥也好,无论如何都好,领他们回来。”

  汪翰臣咬咬牙,转头一看,眼见宋军已快要杀到面前,咬咬牙便有了决定。

  “随我撤!”

  他当即便领着心腹亲兵拐向西街。

  ~~

  昔年,刘整二十骁勇破信阳,名震天下。

  李瑕从不欲与刘整相比,但破城的思路也是一样的。

  “袭擒其守”而已。

  他欲取陇西,遂先取巩昌,欲取巩昌,便先取总帅府邸。

  南面破城的人手已是奇兵了,但同时也是虚兵,李瑕还亲自绕到城北,如苍鹰扑兔,直奔汪家大宅。

  为何这一战的思路就是“快”字。

  因为当快到汪家还没得到汪良臣兵败的消息,城内这一点守军就不可能反应过来,这一战的胜负便毫无悬念。

  故而李瑕敢决定不带返程的口粮。

  不需要。

  看似在赌,其实是将筹码全押到稳赢的一局上。

  ……

  长剑上犹带着血。

  李瑕提着剑,一步步走进汪家总帅府。

  脚步声匆忙而整齐,一排排宋军士卒执着长矛包围过去。

  前方,汪忠臣正领着数十名汪家子侄跪倒在地。

  “受擒者汪忠臣,今已服李阃帅天威……乞降!”

  汪忠臣闭上眼,俯身,将头抵在地上。

  他心境想必极是凄凉,但随着这一拜,已看不到他眼睛,唯在火光中还能看到他的白发。

  李瑕没有马上回答,提剑扫视过一个个汪家子侄,只见许多人颇有不忿之色,又低头不敢做声。

  “罪人汪忠臣乞降。”汪忠臣又道,语气中已有了哭腔。

  李瑕并未上前,道:“纳降如待敌,不可易也。”

  汪忠臣悲从中来,抬起头,用膝盖往前挪了几步,悲呼道:“请李帅明鉴!往昔种种,各为其主,李帅每能胜于汪家,汪家未曾欺李帅……唯求放过家中无辜,保全巩昌百姓!”

  “令尊当年投降于阔端,可曾这般屈膝哀求?”

  汪忠臣不敢答,再次拜倒。

  院中所有人都知道,当年汪世显投降,必然比眼下体面得太多了,二太子阔端是以礼相待,奉如上宾。

  如何能像李瑕这般提剑入门?

  “不回答吗?看来,你并无诚意投降。”

  李瑕说着,转头向门外看去,不一会儿,刘金锁大步而入,手里还提着个头颅,随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