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师徒(5/6)
“见过殿下。”
“不必多礼,今日我只是郭公的子侄。”
李亨哀悼了一会,找着机会,渐渐将话题牵到了颜真卿身上。
“对了,听闻颜公近来有些麻烦?”
“殿下也有耳闻?”
李亨压低了些声音,道:“我必支持颜公,公可寻驸马张垍,他会助你一臂之力。”
颜真卿有一瞬间的滞愣,目光看向李亨。
李亨点了点头,因不宜多谈,转身走开了,自去寻张垍说话。
依他的想法,颜真卿既被哥奴打压得厉害,此时正好与薛白一起投向东宫,张垍是聪明人,懂得怎么办。
那边,颜真卿眼看着这位太子的背影,叹息了一口气,脑中再次回想着郭虚己之死,以及吐蕃、南诏的形势变化。
他不由一阵悲怆,再落笔,已是挥挥洒洒。
“呜呼!公秉文武之姿,竭公忠之节,德无不济,道无不周,宜其丹青,盛时登翼王室。大命不至,殁于王事。上阻圣君之心,下孤苍生之志,不其惜欤?!”
~~
数日后,离年节更近了。
寒冬腊月,郭恕带着圣人的厚赐、颜真卿的手书离开长安,去接父兄的尸骨。
从川蜀运骸骨,他家人是顺长江而下,到了扬州,走运河北上,经黄河到偃师。如此虽然绕了大唐一大圈,却都是水路,老母亲与家眷们能少受许多罪。
郭恕则因为骑马,双股都磨烂了,他擦了擦满是风霜的脸,赶向首阳山。
一骑东归,他尚不知道自己肩上担的是怎样的国仇家恨。
同一天,也有一大队人马正从首阳山而来。
樊牢策马赶到了队伍的最前,抬头望去,看着远处那巍峨的长安城,不由被震在那儿。
他还是初次来长安,初次见到这恢宏的城池。
“长……长安。”
樊牢这次护送杜有邻回来,主要还是薛白想见见他,听他说说铜铁生意的近况。而他私心里,其实是想见见那位皇孙的。
知道皇孙是怎么样的人物,他才能安心把兄弟们的命交在对方手里。
“愣着做甚?”
杜有邻骑马上前,喃喃道:“长安城啊,老夫马上要任这里的少尹了。”
“杜公前途无量。”
“不瞒你,老夫心虚得很。”杜有邻道,“若有你当京兆府的捉不良帅就好了。”
“杜公莫开玩笑了。”
樊牢果断拒绝,心怀敬畏,随着车马进了长安。
~~
升平坊。
平静了一年多的杜宅再次热闹起来,杜五郎又高兴又遗憾,忙前忙后地安顿着。
好不容易把几箱书卷搬到书房,杜有邻迫不及待地就要与薛白谈事。
“薛白呢?方才还看到他在。”
“我去找找。”
杜五郎转身才出书房,迎面,卢丰娘迎上来,道:“你两个阿姐呢?方才还到她们。”
“啊。”
“问你一句,终日大惊小怪的做甚。”
“啊,我想到丰味楼近来有些事,该与阿姐谈谈,我去找他们。”
杜五郎吸了吸鼻子,一路跑到第四进院,正要到西厢叩门,想了想,到院里滚了个雪球,丢到窗户上。
之后,连着丢了好几个。
他等了一会,方才过去,问道:“你们在里面吗?阿爷要与你谈正事了。”
没人回答,杜五郎遂挠了挠头,往五进院走去,却见薛白、杜媗、杜妗正坐在亭子里,一本正经的模样。
“欸,你们在做什么?”
“谈正事。”杜媗已在煮着茶,淡淡应了。
杜五郎于是不好意思说他阿爷也想谈正事,毕竟,他阿爷那点正事,实在没底气说。
他干脆走过去,捧起一个小茶碗。
三人也不避着他,继续交谈着。
“所以,眼下我们与哥奴、胡儿势不两立了。”
“王鉷一死,罢哥奴相位已有希望。”薛白道,“我已做到了第一步,结成联盟,且争取了一部分的官位。这是分一杯羹,涨我们的势力,剥他的威望。”
杜妗道:“第二步呢?”
“分化他的边镇势力,我近来在争取哥舒翰的支持。”
“只怕很难吧?”
“眼前就出了一桩事。”薛白道:“若哥奴对了,老师声望一毁,哥奴就稳住了他的威望;若我们对了,哥奴则要失去更多的支持,连哥舒翰也要动摇。”
“李延业一案?”
“你也听说了。”薛白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