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二百五十九节 澄心通透,豁然开朗(1/2)
,数风流人物
这一席话说下来,在场众人无不动容,秦可卿再也忍不住,耸肩掩面,哀哀哭泣起来。
史湘云和宝琴都赶紧上前,扶着秦可卿,劝说起来。
妙玉和岫烟也是上前围着,帮着递汗巾,擦拭泪水,劝慰宽解。
冯紫英摇摇头:
史湘云抬起目光看了一眼冯紫英,目光里也多了几分灿然:
冯紫英乐了,他就喜欢史湘云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便是面对再艰难的场景,都还是能找到值得高兴的东西,单凭这一点,就值得一帮。
冯紫英很随意地道:
这一下子,不但湘云,就是宝琴和岫烟她们也都好奇地看过来,秦可卿也止住了哭声,只是默默抽泣,但也竖起耳朵要听冯紫英的运作究竟做到了哪一步。
冯紫英解释道:
史湘云大喜过望。
不必去甘州肃州不说,而且还直接安排在了城里,至于说制作被服那都无所谓,有个事情做着,也算是对各方都有个交待,也不至于让冯大哥太为难,难得的是随时可以出来,而且也能经常来这边,就能和宝琴岫烟她们一块儿见面说话,也能经常见到冯大哥了。
双眼红肿的秦可卿也是又惊又喜,没想到得到如此结果,简直大大超出了她们之前的预料。
她们当初觉得如果冯紫英帮忙,可能不会去甘州肃州,大概率会是在这西安城周边州县寻个地方劳役,可能相对轻松,不会受虐待,但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个美好无比的结果。
冯紫英乐和和地道:
这最后一句话又容易引发歧义,湘云飞快地瞟了宝琴一眼,竭力保持着正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抿着嘴唇道:
冯紫英微笑着道。
冯紫英话语里充满了自信和霸气,让在座的女子们都意识到眼前这位冯大哥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冯大哥,更不是三五年前那个青葱少年了,现在的他已经可以主宰一个省的命运,无论是官员士绅,还是
商贾贫民,皆可一言而决。
虽然在自己面前他仍然是那个可亲可敬的冯大哥,但是在别人眼里,他已经是高高在上只可仰视的一省父母官了。
觉察到秦可卿的哭泣声渐渐低了下去,虽然眼睛肿得向两颗桃一样,但是眉目间的阴郁之气却已经宣泄掉了许多,只是偶尔还要哽咽一下,让人能明白这个女孩子这么多年来的确是受了许多委屈无处诉说。
冯紫英看着一直在远处等她们几位说话的平儿和晴雯,招了招手,二女这才疾步过来。
宝琴也就和她们吩咐了,冯府也早就聘请了几个厨子,只要愿意花银子,西安城还是能请到好的厨子的,这几个月下来,冯紫英觉得水准不比京师城里逊色多少。
眼见得永隆十年就这么一晃就过了,很快就是过年了。
这也是冯紫英这么多年第一遭在京外过年,从京师城里也送来了各种物件,像衣物、食材等等都不少。
鹅毛大雪飘飘洒洒落下来,冯紫英专门西安城上下都走了一圈,长安、咸宁二县的赈济粥棚早早就摆设好了,排成长龙的饥民起码要排到数百步开外了。
可昨晚一夜大雪还是冻死了十来个路边乞丐,拉尸体的牛车就这么漠然地从冯紫英面前走过。
冯紫英也见惯不惊了,若是每日还要为这等事情内疚愤怒,他也趁早别干这个巡抚了。
无论自己如何使劲儿努力,虎口夺食从士绅们嘴里抢粮,让山陕商人捐钱捐粮,又从海通银庄里借贷一部分从河南那边购买了一批粮食,再加上紧急种下的土豆收获了一大批粮食,但是仍然不足以让陕西恢复到正常情况。
只要一下雪,每天两县衙门的清理队伍就能拉走几车尸体,少则一七八具,多则二三十具,这几乎成了西安城街头的一个司空见惯的情形。
但对于寻常市民来说,这已经很难得了,去年这个时候,即便是不下雪,每天不拉走三五十具尸体都不正常,遇上大雪,一两百具饿死冻死病死的尸体拉走也很正常。
一个冬天下来,西安城减少几千人太正常不过了,谁让从外边涌入西安城的灾民流民太多呢。
迎春生了一个儿子的消息也已经传了过来,让冯紫英高兴之余也大大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有了一个正经八百的儿子了,虽说王熙凤那一个也是,但毕竟不好拿出来见光,而迎春这个就妥妥了。
这也给所有人都带来了压力,宝琴、岫烟以及妙玉,甚至连晴雯都有些患得患失起来了。
冯紫英没走前门,而是从后面的角门入的后宅。
巡抚衙门的后门是被封闭起来的一条巷子,只有侧面有一道角门,平时也专门有两名护卫驻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