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七百三十三章 典仪(第一更求月票)(2/3)

齐锡看着皇子府的人手,不由担心了,跟九阿哥道:“包衣人口是不是该分下来了?尹。”

  今天这里外干活的,都是其他王府、贝勒府打发过来的人手,也不好留着一直使唤。

  九阿哥点头道:“估摸就这两天了,明儿小婿去内务府问问。”

  齐锡道:“要是到时候内院不够使,九爷说话,我再从庄子上挑老实的进来。”

  那是要服侍他宝贝姑娘的,早日齐全早好。

  九阿哥想了想现下的人手,道:“暂时不用,福晋身边的人都在,就不差什么了,回头再添粗使就好。”,

  至于岳父家的人口,他觉得还是克制一下,要不然自己用着顺手了,回头旁人都会挑剔到福晋身上。

  别人还罢,要是汗阿玛也那样认为就不好了。

  除了内院跟膳房之外,其他的地方没什么要紧的,包衣也就包衣了。

  虽说才搬家出来半天,可是九阿哥觉得自己想的周全了。

  或许也是因为离乾清宫远了,他担心有人在御前进谗言,才想着要周全些。

  齐锡见他心里有数,就不叮嘱内务,只提醒道:“阿哥不入朝,御前不轮班,那三、五日也当往御前转转,这定省,本是人子之孝。”

  九阿哥点头道:“岳父放心,小婿省得。”

  这得脸的皇子,跟不得脸的皇子,能一样么?

  自己这两年的境遇,就是切实体会,其实占了不少便宜的。

  也是时机正好,自己接管了内务府,正赶上哥哥们搬家出宫,自己就成了御前露脸最多的皇子阿哥。

  不过这回汗阿玛办事也敞亮,全包。

  他想起这个,就跟福松说了此事,道:“所以这府中当差的名册,也不好拖太久爷明天就去催催包衣人口……”,

  包衣人口到了,从里面挑人补上差事就好。

  水上、针线、扫洒。

  各班人手齐全了,就省心了。

  福松起身应了。

  等到三人用的差不多,崔百岁就进来传话道:“主子,马齐大人来了,还带了好几个人。”

  九阿哥听了,没有托大,忙起身出迎。

  这一位不单单是朝廷重臣、御前红人,还是自己的老师呢。

  齐锡跟福松也跟了出来。

  马齐身后跟着三个人,一人是老熟人,是高衍中,其他两人有一个看着也打过照面,好像是内管领处的郎中;剩下一人,三十多岁,看着就眼生了,不是内务府老人。

  “老师,怎么惊动您过来了……”

  九阿哥拱手为礼,招呼马齐入府。

  马齐侧身,往紫禁城的方向拱手道:“九爷,臣奉了皇上口谕而来。”

  九阿哥老实站了,道:“不知道汗阿玛有何吩咐?”

  马齐指了那个眼生的道:“这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廷瓒张学士,皇上给九爷选的典仪·……”

  九阿哥听了,目瞪口呆。

  一个典仪,用翰林学士充任么?

  是不是太大材小用?

  还有要是他没有记错,这翰林学士是从四品,自己府里的典仪却是从五品一人,从六品两人。

  九阿哥就跟马齐道:“老师,汗阿玛慈爱,我感激涕零,可是这大材小用了吧?不好耽搁张学士的前程……”

  自己只是想要多个管事,不想多半个老师。

  马齐眼中带了笑意,道:“九爷安心,皇上体恤,并无降用张学士的意思,是兼补”

  九阿哥这才安心些。

  他可不想平白无故得罪人,这些翰林,都是科举出身,心气高着呢。

  马齐又指了指高衍中,道:“还有高郎中,晓得九爷府上缺典仪,自请为典仪,皇上允了。”

  九阿哥更惊了,看着高衍中不解,道:“老高,你好好的折腾什么?要是之前有这念头,直接跟爷说一声不就行了……”

  高衍中躬身道:“奴才原以为九爷这里有合适人手,没敢多想,知晓出缺,就想着要过来了……”

  关键是,不在身边看着,也不放心。

  那小汤山的地越买越多,只他晓得的,就到了十万亩。

  他要是不盯着,怕出了纰漏,阖族籍没都赔不起。

  至于内务府,除非是外缺,还有个扑腾的余地,要不然的话他这个品级与身份,差不多也到头。

  没有什么升迁的余地。

  至于内务府总管,有时候也会从有资历的郎中里择选,可是那论资排辈的,得排多少年去?

  降了就降了,回头办好了小汤山的差事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