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各种滋味儿(打滚求月票)(2/3)

本该是一样的爵位,有了分别,养家糊口都难,一个个的都不乐意分家,就等着他这个阿玛贴补。

  一家下来,这阖家嚼用,就压得苏努喘不过气。

  幸好有父祖传下来的老底,勉强应付,否则早入不敷出。

  齐锡笑着道:“真要他们这一辈兄弟,一家给我生上六七个孙子,那我睡觉都能笑醒,我们大五房人丁单薄,几代都不繁,我虽于国无功,可是在血脉传承上,也是对得起祖宗。”

  跟其他房头的人丁繁茂不同,他这支嗣祖父无子,才过继了他阿玛为嗣子。

  他阿玛又早逝,只留了两个儿子,就是新达礼跟齐锡。

  新达礼父子先后病亡,齐锡又成了单支。

  所以对齐锡来说,孙子再多也不嫌。

  苏努贝子有心情与齐锡说笑,同样的好友加上姻亲,德义在旁,听着两人说话,如坐针毡。

  新妇的嫁妆,昨日就送来了,也就在亲戚家传开了。

  江南多巧工。

  张四姑娘又是大学士跟夫人的嫡幼女,只这家具陈设,就准备了十来年。

  外加上张家如今也算是江南士林之首,这江南各家的添妆也不少。

  因此昨日一晒妆,跟八旗贵女的嫁妆比起来,除了金银器物少些,其他的古董珍玩,一应俱全,丝毫不失色。

  再有一个月,就是珠亮婚期,妯娌先后进门,这嫁妆指定要被放在一起说的。

  自己的爵位低,分家银子有限,给女儿预备的嫁妆本就中等。

  如今又没了家具陈设,就算凑成六十四抬,看着也单薄。

  明明是宗女,这嫁妆还不如臣子之女的体面。

  这到了婆家,日后腰板儿都挺不直。

  德义嘴巴里直发苦。

  皇上并不掩饰对索额图的不喜,即便人死,也没有债消。

  随着心裕的流放,德义也为自己的“仗义”之举付出了代价。

  前几日,他停了侍卫,没了差事。

  宗室侍卫的缺都是固定的,分给各门。

  要是再熬几年,等到他长子成丁,再退出来,儿子的前程都有了。

  革了侍卫,想要再补回去,想也不要想。

  他成丁后补侍卫,熬到一等,资历攒够了,眼见着就能补副都统,一切成空。

  幸好辅国将军的爵位还在,每年还有二百多两银子的爵俸,否则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德义心中早悔了。

  伊桑阿没有叫儿子预备春闱……

  可惜,这天下没有后悔药……

  *

  张家这里,也是贺客盈门。

  小小的二进院,就有些腾挪不开。

  张廷玉跟在兄长身后,招呼过来的亲朋好友。

  官场之上,同乡、同年、同窗,就是最好的纽带。

  桐城又是文风鼎盛所在,姻亲故旧在京城确实不少。

  张英虽致仕,张廷瓒却升了小九卿。

  又有张廷玉,如今是翰林院庶吉士,奉命修习国语国文,明年就要散馆,前途可期。

  两人的胞弟张廷璐虽是秋闱失利,可也位列副榜,举业就是早晚之事。

  张家虽比不得张英在时,可是等到张家兄弟熬出来,只会更胜一筹。

  这江南士林,跟桐城沾边的,都乐意烧个热灶。

  即便不少人是为了钻营来的,可是却放不下清高的架子。

  尤其是上了年岁的,自诩为张家兄弟亲戚长辈的,不敢当着张廷瓒的面说什么,可是当着张廷玉、张廷璐跟张六面前,却没少嗦。

  这个道:“你们大哥已经是三品,即便没有赐宅,可不好在这皇子附院住着,跟身份不匹配,江南会馆旁边有好几处宅子,三进、四进的都有,就算不置办下,赁着住着也比眼下宽敞。”

  那个说:“是啊,是啊,住在这里,这亲友往来也不方便。”

  张廷玉道:“长兄身上兼着贝勒府的差事,除了去衙门,平日里还要盯着九贝勒读书。”

  张廷璐则是道:“租金太贵,大哥性子节俭,还在等着赐第。”

  早年只有大学士跟尚书才有资格赐第皇城,后头有了南书房,为了参赞政务方便,不到尚书也能赐第了。

  如今就有了不成文的规矩,汉官升到正二品,就可以赐居内城。

  张廷瓒如今是正三品,还是盛年,升正二品就是早晚之事。

  到了张六这里,则道:“这里干净,南城的地界,夏天可真难熬,不骑马就是一腿泥,除了南池子,竟没有不涝的地方,我大哥那个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