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别招人恨(求双倍月票)(2/3)

望向九阿哥,带了打量。

  九阿哥是个急性子,居然能按耐住不问?

  九阿哥却没有再说话的意思,面上带了几分不以为然,随手撂下帘子,脸色就有些难看。

  八阿哥不会无缘无故留个钩子的,既是这样说,那就是另有缘故。

  关乎十阿哥……

  九阿哥心急,可是也不愿被八阿哥牵着鼻子走。

  四个呢,有五哥在,剩下大哥跟三哥也是好说话的,还要从八阿哥这里问?

  八阿哥看着晃动的马车帘,一口气憋得不上不下……

  *

  翊坤宫,东次间。

  宜妃正问起十二福晋的相貌行事。

  十二阿哥前日大婚,今日要带了十二福晋“回门”,所以妃嫔们今日也见不到这位皇家新妇。

  五福晋道:“个子高挑,长得也大气,规矩十足,瞧着小两口也和睦。”

  舒舒道:“性子沉稳,虽是嫡幼女,可下头也是有几个弟弟的,看着也不骄纵。”

  宜妃笑着听着,道:“那真是十二阿哥的福气,也是万琉哈贵人的福气……”

  实在是马齐眼下正炙手可热,富察家烈火油烹,宫里就有人说着怪话,意思是万琉哈母子老实本分,怕是会被宰相之女压制。

  宜妃觉得,这都是糊涂话。

  马齐既能做到大学士,还教不好女儿?

  富察家的荣耀是皇上给的,他们敢怠慢皇上的儿子?

  只是上了年岁,就觉得日子难熬,爱听这些家长里短的。

  说了一刻钟的闲话,婆媳几个就出发,前往宁寿宫。

  眼见着入冬,外头却只有一架肩辇。

  宜妃不打算给两个儿媳妇特例了,孕期或产后是没有必要逞强,现在好好的,就没有必要碍眼。

  到了宁寿宫门口,四福晋、八福晋站在一处,正小声说什么。

  见到宜妃肩辇到了,两人退到旁边,给宜妃请安。

  宜妃笑着叫起,就扶了宫女的手,袅袅地进了去。

  五福晋跟舒舒还在犹豫是跟进去,还是跟妯娌们说话,后头有了动静。

  惠妃的肩辇也到了,大福晋跟七福晋步行跟着。

  舒舒跟五福晋也让路,给惠妃请安了。

  等到惠妃下辇进殿,大家也就都跟上。

  就是再过几日就是圣寿节,宁寿宫这里惯例是停宴饮的,所以大家的寿礼,就都今日奉上。

  先是嫔妃贵人,而后从太子妃开始,就是小一辈的孙媳妇。

  太子妃的寿礼是十件,其他皇子福晋的寿礼是六样。

  九皇子府这里预备的寿礼,是黄金无量寿佛一尊,楠木万寿宝塔一尊,五彩团龙银鼠皮袍一件,寿字纹羊绒呢袍一件,行龙两镶引手一对,万福万寿靠背座褥一份。

  其他皇子府也差不多,多是摆件衣裳这些。

  因今年是太后的散生日,皇子福晋们的寿礼,也就是六样。

  这都有常例在,按照准备就行了。

  只是……

  等到众人都敬承了寿礼后,大家不由自主地望向大福晋。

  要知道,大阿哥是封的郡王,既是长孙,爵位也高。

  按理来说,直郡王府的寿礼当添两样的。

  早年大福晋在宫里的时候,可以跟三福晋、四福晋同例,那是因为当时她们都是光头皇子福晋。

  可开府以后,有了爵位高低,到底不同。

  之所以太子妃跟皇子福晋们的寿礼断档,就是给直郡王府留的。

  皇长子妃,还是郡王福晋,比太子妃减等,比众皇子妃高才对。

  舒舒看了一眼,就移开眼。

  只能说成也“常例”,败也“常例”。

  大阿哥开府三年,郡王府没有女主人,这人情走礼下头管事多半是从前例。

  张氏年岁在这里,没想那么多?

  反正是个小疏漏。

  奇怪的是,惠妃没有提醒儿媳妇。

  其他的妃嫔想到这个,望向惠妃。

  平日里惠妃最周全,早年对先大福晋也跟对女儿似的。

  如今怎么不教导继儿媳了?

  这是没瞧上继福晋,不乐意教导?

  没有人说话,却是生出各种猜测。

  惠妃正笑呵呵地跟太后说话,道:“盛京的鲜贡到了,今年的大黄鱼尤其好,有一尺来长,看着也肥。”

  太后点头道:“确实比往年肥美,我爱吃这个,鱼刺儿少,都是蒜瓣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