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891.损失惨重(4/6)

嘴后,就给其他等候的客人让了地方,压低了帽檐走了出去。

  来到了商场供人休息的凳子上后,他继续翻看着豆瓣的评论。

  得承认,豆瓣上一些观众对电影的视角解读,确实要比微博那种绝大多数人都是发出最直接感叹的几十字短评要相对更“精”一些。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认真观影的习惯,才让很多人对这部电影产生了不少的意见。

  有给五星满分的,但解读多是在夸冯晓刚的诚意,以及这部电影故事的真实与内心共情后的那种悲悯。

  鲜少有从电影的主题、立意方面去说的。

  许鑫也从中逐渐了解到了观众的想法。

  他们不否认这电影的严肃性。

  也没否认冯晓刚的用心程度。

  真正有些无法接受的,就在于电影过于真实,真实到哪怕是四条故事线同时进行,但偏偏每一条都没有什么“新鲜感”。

  说白了,看这部电影,真的就像是上历史课。

  历史老师并没有对历史做任何的渲染或者加工,只是照本宣科的在课堂上,把今天要讲的,原封不动的拿了出来。

  哪怕,它是以张国利饰演的范殿元这个角色为切入点。

  但观众不接受。

  因为这里面的范殿元可能是假的,但当年老蒋和手下的官僚的各种态度却是真的。在这种真实之下,范殿元从一开始,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说白了,当一些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看来,最大的败笔,其实就是官僚这一条线。

  因为太真实,所以显得其他线遭受了多少苦难,都是历史书上的“理所应当”。

  一切都是按照他们了解的真实历史事件走,这片子的惊喜也就没了。

  这是电影不讨喜的地方。

  而对另外一群观众而言,他们拿着爆米花,可乐,本身的出发点是来看冯导的新作。可这新作拍的让他们手里的爆米花都变了味道。

  所以,电影很好。

  但电影不好看。

  这部分论调,和微博话题里几乎差不多。

  他们或许没那些专业观众的点评,但豆瓣的评论本身也没什么门槛。

  所有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的观点就是如此,所以写下来也就是如此。

  不见什么骂战,也没有什么刻意恶评之类的迹象,纯粹就是输出了自己的观点。

  “……”

  啧。

  看完之后,许鑫起身,从负一楼走到了一楼出口,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点了一颗烟。

  抽完之后,他回到了楼上,买了一张《寒战》的票。

  ……

  11月30号一大早。

  许鑫看到了《1942》的首日票房。

  首日票房:2600万。

  比《非诚勿扰2》的三千三百万要低了不少。

  不过往上媒体的评价,对于《1942》这部电影的好评倒是居多。

  可越这样,就越有些叫好不叫座的意思。

  豆瓣评分倒是挺稳定的。

  见状,许鑫也就没继续关注。

  他这边也要走了,去意大利那边进行电影宣传。

  这两天就准备启程。

  有那功夫不如当一会儿炉鼎,毕竟是月末月初,媳妇亲戚也快来了,这两天燥的厉害。

  可没想到,12月1号这天。

  习惯性早上浏览一遍新闻的他再次看到了一条消息:

  “《1942》口碑崩塌,华义兄弟股价崩盘”

  这新闻一看就是标题党,但许鑫还是点进去看了。毕竟股价对华义而言,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而点进去后,就理解为什么新闻会取这个标题了:

  “华义兄弟股价在30日早间低开后,一路下行,并跌停报收于12.95元,全日成交额高达2.3亿元……”

  别的金融数据不用提,当许鑫看到了“跌停”这俩字时,瞬间就意识到了一件事……

  《1942》……好像真不行了。

  赶紧去查了下第二日的票房。

  他印象中,《非诚勿扰2》的第二天票房,好像是四千七百多万?

  尤记得它压了《山楂树》五百万左右来着。

  后者是四千二百多万。

  可是……

  《1942》的第二日票房……与正常的高票房电影应该开始持续三天到四天的井喷不同……

  它的第二日票房,只有堪堪的2900万。

  只比首映高了三百万……

  虽然这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