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娘发家录

第四百四十四话:傻子(1/2)

  盘石镇的上元节没因为岭南关的战事影响到什么,东陵县里头,自然也是。

  那灯会,可比镇上的还要热闹。

  潭山书院还没开学的,但有学子承头弄了个诗酒会,就在临河边上的酒楼雅间里,大家一边欣赏窗外的花灯盏盏,烟火漫天,一边喝酒吟诗,附庸风雅。

  因为人多,所以特意定了个大包厢,内有两张大圆桌,可供二十个人落座的。

  弄这个诗酒会的带头人是潭山书院学生,名杨康,家境颇好,其父乃是荆州府布政使。

  虽说就读潭山书院不看家世,只看才华。

  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书院里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不分个三六九等呢?

  像杨康这样的家境,巴结交好他的自然数不胜数,当然,拥着他一起玩的,物以类聚,家世也都是比较不错的,且他也不屑与身份不配他的人来往的。

  一雅间坐着的众人,几乎都是荆州府的一干衙内。

  但也有例外。

  张松凭着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潭山书院,按成绩,进入乙班求学,几个月下来,也交了不少朋友的。

  其中一个还说得上话的,就是东陵县县丞之子。

  他本来就善于交际,虽家世不显,但他自得在书院里是混的如鱼得水的。

  就如今晚的诗酒会,瞧这满室坐着的,哪个不是官家子弟?

  可他就能跻身于这之中,这可是其他学子都羡慕不来的。

  所以今儿他特意穿了新做的好衣裳,让好友带着他一同来,打的就是结交杨康的主意。

  杨康也是乙班的学生,可平时在书院里,一个学舍,也说不上话。

  也就今儿,能同人处于一室,一起喝酒吟诗呢。

  他跟杨康不熟,自然没那个荣幸跟他坐一桌,而是坐的另外一桌。

  他一边随着好友一起跟同桌人熟络起来喝着酒,但心神都放在那边的一桌,听着杨康等人说话,只等着吟诗开始,好出出风头,入得杨康的眼。

  别的他不夸大,作诗背诗嘛,他还是很有所得的。

  大家说说笑笑好一会儿,眼见着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杨康就站了起来,环顾四周一圈,笑道:“咱们先来以诗行酒令,这头一轮就先规定五个字的吧,要求诗里须得含有花字,可以临场作诗,也可以吟前人的诗,接不上来的就罚酒三杯过,如何?”

  他开口,众人哪有不捧场的,纷纷都拍手说好。

  杨康就接着道:“那我就托大先来了。”

  他目光一扫,落到窗外的漫天烟火中,嘴里吟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他先吟完,左手边一个人就立马接了上来,然后一个挨着一个的往下接。

  张松从听到要求,脑子里就迅速思索起来,然后十分灵光的现作了一首,就巴巴等着轮到他的时候。

  前头几乎都是吟的前人作过的诗,所以进行得很快,便即就轮到了张松。

  他早就迫不及待,特意站了起来,收到了大家的注目礼,朝杨康那边拱了拱手,而后清了清嗓子,自信的把作的诗念了出来。

  念罢,就等着杨康同他回应一两句呢。

  可惜,对方根本没看他。

  他后头那人也接着吟了起来,根本没多给他机会。

  也没人评判他作这诗。

  张松有些尴尬,坐了下去,想着自己作的这么好的诗,大家竟然也不给点反应。

  估摸着是还不够惊艳?

  这般想着,他脑子里又迅速思索起来,在下一趟轮到他之前,又完美的作出了一首。

  等轮到他,这次是更自信声音更清朗洪亮的吟了出来。

  念罢,朝杨康那边得体一笑。

  杨康却紧蹙了眉,见这人这般笑,自以为这人是在炫耀,不由有些不喜,遂问旁边的人,“那人是谁?谁带进来的?”

  旁边的好友就笑:“也是咱们一个班的,好像是叫张松,为人有些钻营,家世不显,就是普通出身,去岁末靠学识考进来的,应该是他旁边的徐泰带他来的,徐泰你该有印象吧,县丞的儿子。”

  杨康听罢,知道就是个籍籍无名的人,凭何敢对着他炫耀?

  靠学识进来的?这一轮一轮的出口就是自己作的诗,念完了还冲着他得意的笑,怎么?专门打他的脸来的?

  杨康顿时着恼,新一轮时,就换了七言诗。

  熟悉他的人看懂了他的神色,忙都假意一时间接不上来,自罚了酒。

  惟有张松,不明其意,又好一番绞尽脑汁,作得了一首新诗吟出来。

  顿时,旁人看他的神色都不对了。

  谁都知道杨康家世好,但学识并不怎么好,做文章不行,但格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