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节 鹿鸣宴(1)(2/3)

寄养的,都是历代以来因为战争或者叛乱,而失去了亲人,无依无靠,且年纪在十四岁以下的稚童。

  更麻烦的是,这里实现的是以年龄段分班的。

  四到六岁一个体系,六到八岁又是一个体系,八到十二岁还是一个体系,以此类推,直到十八岁为止。

  十八岁后,就会分配到太学、武苑、鲁班苑甚至墨苑接受进一步教育。

  据说,法家和杂家,也各自接受了十来个从上林苑里出来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思维活跃,作息规律,没有任何不良习惯。

  而且,勤奋好学,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是以,立刻就得到了各自师长的看重,视为衣钵弟子。

  从这些人嘴里,一些上林苑里寄养的孤儿的学习、生活作息图,倒也因此被人还原了出来。

  十四岁之前的教育,外界依然是一团迷雾。

  但十四岁之后的生活、作息和训练,却都是清清楚楚的。

  每天卯时,所有人就会被哨声惊醒,然后开始晨跑,晨跑结束,刚好是太阳升起之时。

  这个时候,所有人集体用餐。

  用餐结束,就是各种训练。

  从刀枪剑戟,一直到弓弩骑射,乃至于维修、保养。

  有时候,甚至会有羽林卫、虎贲卫的高级军官来教授。

  中午,准时吃午饭,视年龄段不同,供餐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饮食之中,必备各种奶制品甚至鲜奶。

  然后,下午是文化教育的时段。

  教师们,会教给这些学生算术、格物以及一些基本的诸子百家的理论教育。

  兰台的尚书们,至今保持着,轮流来上林苑教学的传统。

  有些时候,甚至能看到汲黯、郑当时等贵人的身影。

  除了这些之外,每三天,会有一天时间,所有人集体外出,在教官的带队下,来到上林苑各地,与农夫和百姓为伍,一起下地耕作,美其名曰:社会实践。

  甚至,每年的春耕和秋收之时,会暂停上课和训练,全体出动,到上林苑各地帮助农民和百姓耕作、收获。

  而所有人的历年表现,都会有专人统计、评分,并在最终走出上林苑之前,被统一归纳,这些评分和评估,将决定这些年轻人最终的去处。

  以至于,有列侯在听说了这其中的情况后感慨:“这那里是收养遗孤啊,这分明就是在培养官员和武将!”

  但,没有人敢掣肘。

  因为,在这上林苑之中的孩子,全部都是父祖疫于王事的忠良之后。

  忠臣孝子,本就是社会的栋梁,本就是应该得到优待的特殊群体。

  此刻,无数列侯贵族士大夫,都看着那些思贤苑里的孩子,全部在心里默然无语。

  相比起自己家里,含着金钥匙出生,被骄纵惯了的熊孩子。

  这些孩子,每一个都是那么的完美。

  他们站姿整齐,说话自信,无论面对什么人,都是不卑不亢。

  且所有人,都非常懂礼貌,他们甚至懂得分辨不同等级和官阶的来客,并且给与相应的礼节。

  这太不可思议了!

  “不行!”许多人在心里想着:“我家的孩子,也要想办法送到这上林苑里来……”

  哪怕,不能与皇长子同窗,建立起友谊,在这里面也绝对可以成才!

  而中国的父母,为了子女的未来和前途,是这个世界上最舍得花力气和钱财的。

  君不见,为了让子女进入太学和武苑,大把大把的巨贾、贵族、士大夫,倾其所有,也要在茂陵买一套学区宅!

  如今,茂陵之中,最顶级的学区宅的转让价格,已经超过了四千金!

  哪怕是最便宜的丙级,也要数百万!

  怀抱着这样的想法,许多人都已经打算近期进宫去与天子或者两位太后联络联络感情,拉拉家常。

  这时,忽然,礼乐大奏,悠扬的韶乐之中,一身正式的天子冕服的刘彻,在几位大将的簇拥下,乘着撵车,来到了会场。

  “臣等恭迎吾皇,吾皇万寿无疆!”群臣纷纷跪下来。

  刘彻微微笑着,走下撵车,从人群之中穿行而过,最终来到一个早就已经搭建起来的高台上,端坐到御座中,这才道:“卿等平身!”

  “车骑将军……”刘彻低头看着侍立在一侧的义纵说道:“汉家豪杰何在?”

  义纵立刻昂首挺胸,说道:“随时为陛下效死!”

  义纵话音一落,五百余位汉军将士,就穿着最鲜丽的甲胄,头戴着威武的铁盔,分作五排从会场左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