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节 矫正(1)(1/2)

  假如真要给这次的石渠阁之会,找个对照物的话。

  那么,后世天朝的政协,或许就是最佳参照物。

  你可以说他权力极大,影响极大。

  毕竟,诸子百家各派系,几乎就代表了目前整个天下的所有派系的利益。

  有大地主大贵族的代表,如谷梁、重民。

  也有中产阶级的代表,譬如荀子学派、思孟学派。

  也有底层百姓利益呼声的代言人。

  好比墨家、杂家、黄老派中的某些分支和农家。

  同时还有新兴军功贵族们与外戚勋贵们与会。

  整个汉室建立以来,从未有如此多不同声音,将聚集在一起。

  它们联合起来,足以发出让皇帝都颤抖的声音。

  甚至,足以决定法律和国家的政策走向!

  但是

  跟政协一样,刘彻很清楚,这其实就是一个橡皮擦,一次相对严肃的嗨皮以及一个类似聚会的沙龙。

  它能决定什么?

  假如当政者不同意,它其实什么也决定不了!

  除了鼓掌,它实际上没有其他任何确定的权力!

  不过,在刘彻心中,其实还是想要给与石渠阁会议一定的权力的。

  至少,也得把这个会议建设成西汉版政协啊。

  不然的话,天下的利益集团和各个派系之间的纷争,就没有一个解决和宣泄的地方。

  长此以往,矛盾不断郁积,大汉帝国恐怕迟早‘药’丸。

  而石渠阁会议这样的模式就很好。

  大家伙隔三差五,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然后,就一些问题互相喷喷,顺便达成一些‘交’易与妥协。

  最终在一片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中大会圆满闭幕。

  大汉天子再次得到了天下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支持!

  你好我好大家好。

  多么完美的设计!

  简直就是艺术!

  就连刘彻自己都有些为自己的机智而骄傲、沉醉。

  因为心情好,所以,刘彻也就耐着‘性’子,决定跟汲黯好好谈论一下工匠为官的问题。

  “医方卜噬,能为朝臣乎?”刘彻首先问道。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巫医不分家。

  甚至在现在,很多偏远地区也是如此。

  当地的算命先生,兼职医生,是常有的事情。

  毕竟素问灵枢黄帝内经等中医先驱著作,其实在很多时候也可以作为算命先生自学的课本。

  直至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也是开篇就说:医方卜噬,艺能之难‘精’者矣。

  而在很久以前,医生和卜者,是国家的高级贵族甚至统治者。

  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耳熟能详。

  但在近代,医方卜噬的地位急剧下降。

  在汉室,医生们甚至已经被视为类似杂役一般的技术人员,被排除在主流的学界之外。

  士大夫们有病,临时抱抱佛脚可以。

  想要让他们对医生有什么尊重?

  那就对不起了!

  当年,仓公淳于意这样的国宝级名医,甚至差点被官府用一个小罪给咔嚓了。

  幸好他生了个好‘女’儿!

  即使如此,在刘彻征召和重用淳于意,开始系统‘性’的培养和训练医生前。

  医者的地位,甚至还比不上农稷官。

  太医署在少府体系中,只是一个专‘门’给皇室服务的机构。

  其中甚至不乏滥竽充数的庸医。

  即使是现在,医者的地位,其实也就高了那么一点。

  想要跟后世一般,让主流学界承认和尊重医生,同时认同大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汲黯是黄老学的乖乖宝。

  而黄老学与医方卜噬,关系很密切。

  几乎每一个黄老学的学子,其实都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至少,都看过黄帝内经素问,具备起码的医学常识。

  汉初的黄老派政治家们之所以长寿,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他们都是养生高手!

  活了一百零四岁的北平文候张苍,更是b一样的存在!

  所以,面对刘彻的这个问题,汲黯在想了一会后,点头道:“自然是可,医方卜噬,‘精’而习之,也可率众为善!”

  “善!”刘彻微微一鼓掌,然后接着问道:“卿以为,农稷官可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