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自有宽路(5/6)

/p>

  这也是陆沉的一种破例揽事,等于并未将已经敬过拜师茶的宁吉全然交付陈平安,就是,有这么一层关系在,以后宁吉的所作所为,不管好与坏,陆沉都是要分摊一部分因果的。

  陆沉笑道:“玉宣国京城永嘉县那边,不用担心,你爷爷是有个晚福的人。”

  “宁吉,临别之前,贫道也要与你几句场面话,求学之人,在志不在识,修道之士,在道不在术。”

  “刚刚登山修行的练气士,初修内景篇,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即人身地之外,日月星辰山川云霞雨雪万物之象,内象即自身皮囊之内血肉筋骨脏腑魂魄之象。心居身内,存思观想,运神筹。此间玄妙,言语不清道不明,以后需要你自己去细细体会。”

  “少年有青云志,任侠意气,作白雪文章,当然是好事,可是切记一点,为人若无器量,自己心中无容他人之地,终究只是血气之私,技能之末。恐怕只会把脚下道路越走越窄。”

  前者道家秘诀,后者是儒家道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少年读书,年少修行,立志都是第一要务。

  “所谓传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谓护道,就像带着谁去一座庙烧香,进了山门,香还是要自己烧、自己香的。”

  陆沉指了指学塾不远处的山头,一本正经道:“见过了此山,觉得风景很好,以后再去见披云山,就觉得那边更好,这很好,可若是觉得此山就没那么好了,当真好吗?”

  陆沉咳嗽一声,“贫道的意思,是以后可不能见着了陈先生的好,就觉得贫道哪哪都不好。”

  陈平安很捧场,笑道:“宁吉,也别领略过了陆掌教那种道术两契的神仙风采,就嫌弃自己先生的学问浅薄。”

  宁吉腼腆一笑。

  陆沉笑问道:“你们知不知道人世间的第一张符箓,是何物?”

  宁吉茫然。

  不像宁吉这个师弟,赵树下因为在落魄山那边耳濡目染,也曾游历两洲山河,所以赵树下开始皱眉思索。

  陆沉笑道:“远在边近在眼前,贫道分明已经给出答案了嘛。”

  宁吉愈发疑惑。

  赵树下默不作声。

  陈平安其实已经猜出答案。

  以前只是有几分猜测,既然陆沉有此问,陈平安就确定了。

  陆沉的答案,难猜是难猜,只是简单也简单,就是“声音”。

  例如儒家圣贤的口含宪,道教真饶言出法随,还有佛门的密言咒语。

  陈平安的符箓分身之一,禹州境内在那座律宗寺庙内抄经的年迈儒生,每逢云起,沙弥叩窗相邀,就会一起去山中崖畔凉亭。

  那个“陈平安”每次在那聚仙崖观看云海,都会摆出一个古怪姿势,念出一串音节。

  陆沉笑眯眯抖了抖袖子,轻轻打了个清脆响指。

  在宁吉和赵树下视野中,只见那空中的细微纹路,连绵起伏,如一幅涟漪阵阵的水文画卷。

  为何符箓修士的门槛那么高?

  原因很简单,早先底下最适宜画符的“道士”,其实本该就是走一条肉身成神登路的纯粹武夫。

  一气呵成。

  “宁吉,以后跟在你先生身边,可以多研究术算一道。”

  陆沉收起那份异象,笑着建议道,“诸子百家,蔚为大观,其中术算家在纸上花费功夫极多,可惜最后却跟商家的处境差不多,被视为贱末道,这肯定是不对的。”

  在术算一途,文圣一脉嫡传弟子当中,可能除了陈平安,其余个个都是高手。

  崔瀺和齐静春,都是那种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的人。

  他们甚至可以给这个世界“解难题”、甚至是“出难题”。

  此外左右师兄和君倩师兄,只是相对逊色一筹,有大师兄崔瀺和师弟齐静春,在道统学脉之内大放异彩,他们才会显得籍籍无名,平淡无奇。

  至于陈平安,当年在避暑行宫,闲暇时就经常翻看术算专着,这也是后来陈平安为何会在蜃景城黄花观,对那位皇子刮目相看。

  在剑气长城,后来如愿成为陈平安弟子的郭竹酒,她经常摊开那些术算书籍,指指点点,自顾自言语,算你厉害,以后再收拾你们。反而是林君璧、曹衮几个外乡剑修,都是拿术算解题当消遣的聪明人,还喜欢各自出题,为难他人。当年唯一能够给本土剑修撑场子、争回面子的剑修,还得是剑仙愁苗。

  陆沉转头望向那个青年武夫,“既有耐心,也有明师,贫道相信你肯定可以大器晚成。”

  赵树下一愣,出乎礼数,与这位仿佛突然蹦出一句“谶语”的陆掌教拱手致谢。

  其实对于自己的武学成就,将来到底能够走到哪个高度,赵树下想得不多。

  先前在落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